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资讯
推动新时代技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日前,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议全面分析新时代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部署推进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行动。湖南省人社厅等9家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现将9家单位的发言内容进行摘登。

湖南省创新机制打造湖湘工匠品牌

近年来,湖南省不断完善职业能力建设政策体系,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综合施策,全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取得了一定成效。

湖南省出台了《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工大省的意见》,切实加大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湖南省人社厅制定了技术工人工资待遇激励计划等11项配套政策,各市州因地制宜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形成全省齐抓共建技工大省的政策体系。

着力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对具备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一线优秀技能人才,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破除资历、年龄等限制。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出台一线工程技术类高技能人才参加相关专业职称评审实施办法。建立公办技工院校经费保障机制,将其纳入全省中职学校生均拨款范围。健全民办职业培训监管机制,实施动态管理,畅通正常进入和退出的通道。

大力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出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等操作细则,发布培训补贴目录和紧缺职业(工种)目录,2018年共补贴参训人员66.2万人次。扎实推进人社技能扶贫,2018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培训5.5万人,其中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1.3万人。以创业领雁培养计划为载体,积极带动贫困人员和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实施世界技能大赛三年行动计划,发挥赛项优势,通过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同时,统筹开展全省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统一冠以“湖南技能大赛”品牌,共组织开展省级大型职业技能竞赛46项。

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支持。2018年投入6600万元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45个项目。

定期组织评选10名湖南省技能大师和30名湖南省技术能手,分别给予10万元和2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的高技能人才,湖南省分别追加给予10万元和2万元奖励。对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和专家团队,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贵州省实施全员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贵州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由省人社厅牵头,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全面推进农民全员培训。

完善政策体系,解决难点问题

贵州省政府连续三年印发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业脱贫工作方案》《贵州省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从政府层面统筹培训资金、统一培训补贴政策。

培训期间,贵州省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每人每天40元的生活补助,2019年扩大到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建立贵州省劳动力培训就业信息系统,精准建立就业扶贫和全员培训档案。

各部门形成合力,全力统筹推进

省、市、县均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人社、宣传、组织等2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统筹,2016年以来共统筹资金15亿元,其中人社部门投入8亿元,占中央转移拨付我省就业补助资金的28%,扶贫部门投入5亿元;人社、扶贫、农村农业等部门围绕重点产业的用工需求实施培训,形成全省共同推进的大培训格局。

大力提升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一是大力培育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服务企业等吸纳就业。二是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基地等建设,在贫困地区建立了近500个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三是主动对接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和东部的有效就业岗位,每年为每位培训人员推荐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

 

 

河南省统筹资源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018年,河南省坚持深化职业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各类培训资源,集聚多种培训之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河南”建设取得新进展。

统筹培训合力,创新构筑“1+ 17+X”工作推进格局

河南省人社部门牵头抓总、教育部门等16家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分类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退役军人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等,“政府主导、人社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1+17+X”的职业培训推进格局全面形成。全年开展职业培训335.13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8.1万人,技工院校招生10.1万人。

统筹政策制定,积极破解职业培训推进难题

坚持把深化职业培训改革纳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大盘子”,顶层破解突出问题。2018年,以河南省“两办”名义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以省委组织部名义出台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2018—2022年行动方案。省、市、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出台年度职业培训工作方案和政策文件。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统筹资金项目,全面提升职业培训载体能力

河南省政府设立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专项资金。2010年以来,河南省财政累计投入21.23亿元、带动社会资金170多亿元,规划建设了440个省级城乡劳动者转移技能培训品牌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项目。

统筹条例实施,职业培训法治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7年12月1日,河南省在省级层面出台职业培训地方性法规——《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省部三期共建备忘录明确提出建设全国有影响的职业培训法治示范区,对依法推进职业培训提出更高要求。一年来,河南省扎实开展“《条例》贯彻落实年”活动,组织2500人专题培训,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四川省分类施策全覆盖推进深贫地区技能脱贫

近年来,四川省扎实推进深贫地区技能扶贫工作。2018年以来,共组织45个深度贫困县的11.4万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培训后取证10.2万人,实现就业7.7万人。

坚持“三个注重”,靶向施策务求实效

注重按需施训。坚持分类施训,推动实现技能扶贫个性化。

注重创新方式。以实施“技能培训脱贫千校行动”为契机,依托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扶贫专班”,组织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力求“包教包会包就业”。广泛开展“农民夜校”“培训大篷车”“田间课堂”等送培训下乡活动。

注重管服结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坚持开班、结业到场,每班随机抽查1-3次,确保培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实施“三个一”工程,立足职能强化保障

选派一批挂职副局长。从全省人社系统选派了4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深度贫困县挂职担任县人社局副局长,专事人社扶贫特别是技能扶贫工作。

遴选一批帮扶机构。在全省遴选45家优质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一帮一”对口援助深贫县开展技能培训,推动解决深贫地区培训能力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问题。全年共举办烹饪、挖掘机操作、汽车维修等专班培训48期,培训贫困劳动力3289人。

新增一批专项资金。在分配就业补助资金时,每年为每个深贫县再增加2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开展技能培训。

 

 

河北省聚焦重点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发展

河北省创新培训方式,着力搞好政策设计,先后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省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开展提供政策支撑。2018年培训52.33万人次,取得了明显成效。

压实任务增动力

立足“三大群体”分任务。围绕“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农村转移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三大群体,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综合各地技能鉴定人数全省占比、农村劳动力存量、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三大因素,将任务合理分解到市县,做到底数清、任务明。

立足“三个清单”明责任。建立一套工作台账,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结果清单三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把任务分解到月、把责任明确到人、把监管落实到项目,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

勇于创新激活力

一是动态掌握重点群体需求,紧紧围绕重点群体特征,大力推广“岗位+技能+劳动者+就业”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对象的岗位匹配度。二是紧盯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变化,以需求定项目,以岗位定技能。三是注重线下授课、实训和线上讲解相结合,推广“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智能服务提效力

一是在管理上突出动态实名。针对不同培训类型,分类施策,开展差异化管理,指导各地将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实施及学员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培训一人、录入一人,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在经办上突出智能协同。加大基础信息和业务协同平台建设力度,对上链接国家职业技能证书查询网站,对下贯通就业创业、失业保险、社保卡管理等信息系统,横向接入省工商局工商登记系统和职工参保信息、企业性质、社保卡信息等,实现共享、共用、互认。

三是在服务上突出主动便捷。以“河北人社”手机APP、河北人社公共服务网站为载体,企业职工用手机登录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模块,个人信息、参保信息、证书信息自动生成,全程仅需一次点击“申领”操作,就可随时随地领取补贴。

 

 

广东省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近年来,广东省着力创新技能人才政策,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努力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突出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技能人才“1+N”政策体系

“1”即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N”即制定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意见、“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的实施方案、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全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厅属技工院校建设发展行动计划等若干政策文件,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政策体系。

突出高端重点人才,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服务保障

一是扩大服务范围。进一步将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南粤技术能手、南粤首席技师等纳入高技能领军人才范畴。二是提高经济待遇。鼓励企业采取岗位分红、利润增量分享、设立特聘岗位津贴等激励政策。三是提高社会待遇。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同等享受十余项全方位服务。

突出技能实绩导向,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一是鼓励企业增设高技能岗位。对获评特级技师、南粤首席技师的,参照相应高级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落实待遇。二是完善技能竞赛选拔激励机制。三是促进技能成果转化分享。

突出拓展成长空间,全面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一是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可比照认定制度。二是落实技术工人平等享受待遇政策。对企业在聘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享受待遇。三是拓展技术工人晋升通道。畅通工程领域高技能人才申报工程技术类职称通道。

突出培养引进并举,扩大高技能人才有效供给

一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对引进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的技师、高级技师,鼓励各地财政给予资助。二是提高引进高技能人才待遇。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挥技工院校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社厅制定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实施方案,以技工院校为依托,聚焦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对推进技能扶贫作出具体安排。

实施三项工程,扎实推进技能扶贫重点工作

实施“输血”工程。为有就读技工院校愿望的贫困家庭学生开辟绿色通道,2018年,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7191人,在校生1.7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7.7%。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2.7万人次,2.2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

实施“造血”工程。指导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州组织少数民族“两后生”整建制进入技工院校接受学制教育,近几年共组织2万余人,就业率达到96%。

实施“援助”工程。落实免学费、助学金政策,全面实施“三免一补”资助政策。

采取五项举措,精心打造技能扶贫帮建模式

组织北疆16所重点技工院校在南疆四地州27所技工院校设立分校,实现分校全覆盖,采取“一县一设计,一校一特色”,创新帮扶模式。

一是坚持帮建强班子。建立院县联席、相关职能部门联席“双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坚持帮建强师资,缓解技工院校高技能教师紧缺问题。三是坚持帮建强专业。帮助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或骨干专业。四是坚持帮建强培养。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五是坚持帮建促就业。利用帮扶学校地域优势,向南疆学生提供北疆和内地的就业机会。

激发“三个活力”,着力拓宽技能扶贫发展空间

一是调整布局结构,激发南疆技工院校发展活力。在每个地、州、市建设一所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的技师学院,近几年增设6所技师学院,重点向南疆四地州倾斜。二是组建技工教育联盟,激发学校企业创新活力。三是积极组织技能竞赛活动,激发技能劳动者创造活力。抓住参与世界技能大赛这一契机,组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30个。

 

 

江苏省探索创新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探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坚持探索创新,打造江苏技能人才评价新品牌

江苏省于2018年底制定出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在全省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明确实施主体。明确企业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的主体,行业协会、社会人才评价机构、技工院校作为补充,受企业委托开展评价认定工作。江苏省择优遴选了50家企业作为首批技能等级认定单位,今后还将分批公布认定单位。

构建多层次职业标准。对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技能类职业,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可直接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对国家暂未公布标准,但企业有需求的职业(工种),指导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牵头开发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评价规范,经审定后实施。对新兴职业(工种)及时向国家申报并组织行业企业开发评价规范,满足新产业新业态技能岗位评价需求。

创新评价方式和内容。坚持品德优先,突出职业能力、工作业绩和社会贡献等评价内容。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为主,以社会化委托鉴定、职业院校认证、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为补充,支持用人单位自主确定评价方式和内容,把技能等级评价延伸到生产车间一线,实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使用无缝对接。

强化组织保障,将技能人才等级认定工作向纵深推进

落实政策待遇。设定职业技能为五个等级,与国家职业资格一一对应,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效用等同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有人对应享受同等待遇,按规定给予培训鉴定、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等补贴政策,纳入人才统计、高技能人才表彰、政府奖励津贴等范围。

强化质量监管。制定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同时,推进“江苏人才信息港”建设,提高监管效能。

 

 

江西省以小见大以赛促培

近年来,江西省按照“大格局、小切口”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积极打造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的新品牌。

“小政策”纳入“大视野”,高位推动、统筹发力

江西省研究制定“1+2”个文件,即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两个配套实施意见,统筹推进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借助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机遇,把技能竞赛纳入全省人才工作一盘棋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江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技兴赣鄱”专项行动。发挥人社部门统筹抓总职能,推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一张网铺开。

“小财政”实施“大投入”,精准扶持、补齐短板

补齐竞赛投入不够的短板。在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新增职业技能竞赛补助项目。按每个项目或职业(工种),对参加世赛和承办国赛的单位给予30万元补助,对参加国赛和主办省级一类竞赛的单位给予10万元补助。

补齐竞赛集训基地建设不足的短板。在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新增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补助项目。

补齐竞赛机制不全的短板。研究制定竞赛管理办法、竞赛经费管理办法,建立省、市、县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竞赛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制度。

“小成效”注重“大推广”,转化成果、营造氛围

引导参赛单位对接世赛标准和模式,把竞赛过程融入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技能竞赛变教学竞赛,既出竞赛成绩又出竞赛成果。

组织参加全部项目的世赛全国选拔赛,广泛开展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促使各单位在竞赛中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实现指导老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双提高。

推行“以赛代评”的同时,积极运用竞赛技术文件成果,指导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的修改完善,实现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双赢。

坚持依靠宣传搞竞赛、依托竞赛搞宣传,劳动者崇尚技能的氛围日渐浓厚。